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

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B. 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C. 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

D. 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

 

C 【解析】 明朝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最高中央机构,它只是一个内侍机构,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根据材料中的“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可知明朝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明朝皇帝为了加强集权,防止大权旁落,有时给予内阁很大的权力。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查看答案

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这说明

A. 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

B. 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

C. 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

D. 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

 

查看答案

(题文)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

A. 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 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 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 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 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 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

 

查看答案

“司”本是唐代六部下属的官名,但唐代自安史之乱后,往往因财政困难,甚至有宰相自兼司职的。在宋代又变成政府财政权专握在司的手里,独立设置“三司”机构。宋代三司的设置

A. 只是为了分割宰相财政权力

B. 使政府职能发生部分转变

C. 调和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D.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