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他的观察

A. 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

B. 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

C. 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

D. 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

 

B 【解析】 材料只看到辛亥革命是“反对腐败”的清王朝的革命,没有看到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功绩,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中“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不等于是对西方利益的维护,排除;C项,结合材料“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可知,该事件是指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列强没有支持中国的辛亥革命,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燹,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场“战争”指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国民革命运动

D. 国民党正面抗战

 

查看答案

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这说明

A. 留学教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 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

C. 明治维新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D. 留日学生受到清廷的有效管理

 

查看答案

“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战争”

A. 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C.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

 

查看答案

如图是1884﹣1900年中国反洋教斗争事件统计示意图(单位:次)。这反映出

 

A. 民众不断抵制西方文化

B. 反洋教发展成全国运动

C. 中国渐沦为文化殖民地

D. 西方列强加强对华侵略

 

查看答案

史学家郭廷以说:“海运大开已三百年,中英的接触已两世纪,彼此互感不满。中国虽无调整之意,英国则已不耐,认为非变不可。”这里的“非变不可”主要是指

A. 走私鸦片,扩大商品市场

B. 诉诸法律,建立协调机制

C. 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市场

D. 政治结盟,实现经济互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