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据汤因比《历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与“应战”,并评价晚清政府的“应战”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谋全局”“谋万世”,从不依据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外政策。这说明我国
A. 以稳定世界的局势为首要任务
B. 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 以综合国力增强为外交独立的前提
中国积极参与的某国际组织在成立宣言中写道:“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 上海合作组织
B. 亚太经贸组织
C. 不结盟运动
D. 世界贸易组织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苏关系开始出现了一段波折,甚至一度爆发边境冲突。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歧,促使中国重新考虑与美国的外交策略,由此开始了中美之间全新的外交旅程。据此可知
A. 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是美苏冷战的结果
B.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持续对抗
C. 中美关系的改善改变了冷战双方的实力对比
D. 中国外交策略的调整加速了苏联解体的步伐
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华南地区,准备解放香港,毛泽东指示停止进军,周恩来指示要保证香港的饮用水供应。毛泽东说过,香港,他有点用处。当时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意在
A. 践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
C. 促使英美同盟战略重心转移
D. 准备和平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
“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中①②③中对应正确的是
A. 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 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 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 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