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被侵略的说法不足以说明侵略的全部影响
B. 马克思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认识模糊
C. 列强发动对华战争意在打破中国隔绝状态
D. “暴力”更能概括战争对中国的破坏性
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
时期 | 顺治 | 康熙 | 雍正 | 乾隆 | 嘉庆 | 道光 | 咸丰 | 同治 |
任期 | 2.95 | 4.73 | 2.47 | 2.71 | 2.76 | 2.20 | 1.58 | 1.46 |
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状况
A.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B.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C.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 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
B. 确保了中央的决策正确
C. 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
D. 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
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
A. 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
B. 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
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
D. 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
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时间阶段 | 数量(位) | 出身 | 所在 | 结果 |
唐玄宗(44年间) | 8 | 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 | 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 | 代天子巡边 |
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 | 36 | 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 | 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 | 形成大量强藩 |
唐僖宗一唐哀帝(34年间) | 67 | 强薄霸臣推荐 | 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 | 藩镇之间频繁征战 |
A. 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B. 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C. 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 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
唐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往往先带着平日诗文著作晋谒中央长官中之为当时所重者;若果才华出众,中央长官先为揄扬或推荐,则到考试发榜之日定可录取。这表明唐代科举
A. 考试内容趋向于僵化
B. 带有汉代察举的痕迹
C. 受到社会舆论的左右
D. 注重考生的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