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清政府决定将“龙兴之地”东三省对各国开放以“平均各国之势力”。结合下表可知,这一举措意在清政府在东北“新政”时期建立商埠
年代 | 奉天 | 吉林 | 黑龙江 |
1907年 | 大东沟、辽阳安东、凤凰城 | 长春、吉林 | 齐齐哈尔、瑷珲满洲里 |
1908年 | 奉天、葫芦岛 | 绥芬河 |
|
1909年 |
| 百草沟、龙村 三姓、头道沟 |
|
1910年 |
| 珲春、宁古塔 | 海拉尔 |
A. 维护人民利益
B. 发展东北经济
C. 主动对外开放
D. 遏制日俄扩张
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表明
A. 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
B. 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
C. 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D. 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如下评述:“启蒙性的文化运动”与“救亡性的政治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一拍即合”、“彼此支援”、“相碰撞而又同步”。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严峻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据此判断作者评述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3日拥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成立”的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A. 这是台湾士绅阴谋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行为
B. “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的,因此这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C. 这是台湾士绅进行的一次政治投机,有效地抵抗了日本的侵略
D. 这是台湾士绅在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清咸丰之前,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其兵权都直隶中央。咸丰年间(1851-1861),“曾国藩既请练军长沙,奋然以招募行伍,尽废官兵,使儒生领农民,各自成营”,且湘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而非由户部调拨。后起的淮军也大致如此。这种情况
A. 是应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新政策
B. 使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小农经济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D. 是清政府军队走向近代化的体现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被侵略的说法不足以说明侵略的全部影响
B. 马克思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认识模糊
C. 列强发动对华战争意在打破中国隔绝状态
D. “暴力”更能概括战争对中国的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