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这段日记记载的史实是
A. 中共七大
B. 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七届二中全会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39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这体现出国民党
A. 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
B. 对中共抗战的认同与合作
C. 正为战略反攻做最后准备
D. 已彻底放弃片面抗战方针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宣言中“抗战”的积极作用是
A. 中国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迅速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下图所示是李桦在1935年雕刻的木刻《怒吼吧,中国》。此木刻
A. 回应了时代主题的需求
B. 反映了人民生存的艰难
C. 诱导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 主要以写实为创作技巧
1907年,清政府决定将“龙兴之地”东三省对各国开放以“平均各国之势力”。结合下表可知,这一举措意在清政府在东北“新政”时期建立商埠
年代 | 奉天 | 吉林 | 黑龙江 |
1907年 | 大东沟、辽阳安东、凤凰城 | 长春、吉林 | 齐齐哈尔、瑷珲满洲里 |
1908年 | 奉天、葫芦岛 | 绥芬河 |
|
1909年 |
| 百草沟、龙村 三姓、头道沟 |
|
1910年 |
| 珲春、宁古塔 | 海拉尔 |
A. 维护人民利益
B. 发展东北经济
C. 主动对外开放
D. 遏制日俄扩张
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表明
A. 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
B. 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
C. 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D. 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