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 加强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    B.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兼顾    D.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 【解析】行省制度下长官会出现“泛滥咨禀”,后来实行““必合咨禀”主要目的是避免应决不决的现象,是为了加大地方权力,体现出行省制度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让地方决策权加大,不是加强对地方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扩大地方自主权,是决策方式的问题,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仁宗年间,“刘保衡鬻卖房产案”曾给嘉佑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三司使张方平因贱买了商人刘保衡的房产,遭御史中丞包拯弹劾而罢免外放。继任三司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这表明宋代

A. 回避制度能够有效杜绝官员的腐败    B. 官场争斗十分激烈

C. 注重通过监察制度来防范官员贪腐    D. 文臣注重道德操守

 

查看答案

(题文)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占15.09%;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这反映出当时

A. 与察举制相比选官方式相同

B. 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

C. 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

D. 上层社会具有入仕优势

 

查看答案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可信度相对较高的资料是

A. 《史记》记载

B. 秦简记载

C. 研究论文

D. 民间传说

 

查看答案

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帝的嫡长子,天子自称“朕”,而其他人不能称“朕”,又采用了“五德之运”学说,认为周是火德,秦为水德,秦代周,符合水灭火。这反映出秦始皇

A. 彻底摆脱了商周政治观念的影响

B. 对君主专制有强烈的政治追求

C. 利用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D. 主要采用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查看答案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