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英国近代选举权的变化和文官制度的确立发展反映了民主化进程加快的趋势。阅读材料,回...

英国近代选举权的变化和文官制度的确立发展反映了民主化进程加快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材料一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试概括英国选举权变化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1)阶段: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但主要是富人享有选举权;至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特点:长期性;艰巨性;渐进性;斗争推动变革。 (2)特点:通过立法确立;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文官政治中立。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 【解析】 (1)第一小问“阶段”,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回答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的阶段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1832年、188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等几个关键的时间点,然后再突出每个时间点的选举权变化的显著特征即可,例如,1832年选民只是人数增加,1885年则已经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仅仅是成年男子,“二战”前夕才真正实现了全民普选。第二小问“特点”,主要是回答实现全民普选权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事情,而是要经过长期的不断的斗争等等方面的内容即可。 (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得出:通过立法确立;依据材料中“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得出:建立独立党派的考试机关;依据材料中“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得出:文官政治中立。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中“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依据材料中“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意味着防止文官参与政党活动,即受到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依据材料中“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得出: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依据材料中“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得出: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依据材料中“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得出: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以中国为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  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

会议

女性比例

1949年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0.4%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9%

1959年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3%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與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国家形象的不同。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妇女缺乏参政意识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概括表格反映的1949—1959年中国女权状况。分析出现这状况的政治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已形成了多个国际合作机制,代表性的有:“金砖国家”机制、中俄印三方会晤机制、“8+5”中的五国会晤机制、气候谈判中的“基础四国”机制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国际政治格局已转入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的合作机制

B. 世界多极化促进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C. 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化和多极化的方向演进

D.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秩序重构中占据主动

 

查看答案

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以深刻的寓意。观察下面日本大国崛起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得到日本关注

B. 日本吸取历史教训,实现和平崛起

C.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谋求“入常”

D. 世界多个力量崛起,形成多极格局

 

查看答案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 实行“一边倒”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

D.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查看答案

严安林在《蔡英文上台后的两岸关系走向》一文中指出:“蔡英文为求当选提出了‘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提出在两岸之间要‘积极沟通’、‘不挑衅’与‘无意外’,但在其否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情况下,即在坚持既有‘台独’立场情况下,如何实现‘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与目标,是大有疑问的。”下列有关两岸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九二共识”

②台湾当局仍具有积极沟通的诚意

③“一国两制”已被海峡两岸普遍接受

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