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期,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的国都作为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摘编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指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摘编自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等

材料四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五  明代徽州商人余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

 

 

(1)原因: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 (2)表现: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加;经济重心的南移。 (3)特点:专业化城市发展: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品质:勤俭致富;乐善好施;坚持诚信;注重信誉等。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政策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等方面来回答。 (3)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辛勤以振其家”“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材料表明

A. 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

B. 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C. 工业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D. 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查看答案

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 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C. 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D. 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查看答案

“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恩格斯在此评述的“联盟”

A. 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

C. 促进工厂制度全面建立

D. 加剧了列强间的争夺

 

查看答案

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 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B.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退

C. 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普遍确立

D.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图,这是一位欧洲名人的航行路线。有关这次航行说法正确的是

 

A. 经好望角到达了印度

B. 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

C. 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D. 上述论断都不符合史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