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英国保守党的张伯伦首先使用了“影子内阁”一词,影子内阁由下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影子内阁不附和当任内阁,给当任内阁施加种种压力。它的出现是
A. 政党政治恶性斗争的结果
B. “责任内阁制”发展的必然要求
C. 资本主义金钱政治的体现
D. 英国民主政治日渐成熟的表现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 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这表明
A. 中国开始实践启蒙思想家思想
B. 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
C. 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地完善
D. 城乡平等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根本
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
A. “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
B. “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
C. “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
D. “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
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 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 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 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 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