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月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荐见任(现任)同(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
B. 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
C.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
D. 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
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利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 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
B. 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
C. 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
D.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实价值。”这说明
A. 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
B. 百家争鸣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C. 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
D. 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乔治·凯南(1904~2005年)被称为“遇制之父”。因其家族有研究俄国的传统,凯南较早开始学习俄文。1931~1933年他被派驻东欧,积极收集和研究苏联情报,认为美苏不可能和平共处,两种社会制度没有折衷或妥协的余地。1933~1937年,凯南派驻苏联。他走访了苏联各地,建议运用美国的政治、文化优势去影响苏联。1944年,凯南再次派驻苏联。他建议美国在战后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促进欧洲的经济增长;承认苏联势力范围并与英国一道划一条防范苏联的分界线。但该建议未获罗斯福政府重视。1946~1947年,凯南通过电报、文章、演讲等一系列方式系统阐述了“遏制思想”,并亲手起草了帮助欧洲复兴的方案,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张小明著《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乔治·凯南“遏制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的目的及其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北约的要求下,1981年11月,美、苏就欧洲中程、中短程导弹问题在日内瓦开始谈判。美、苏双方前后多次提出各自不同的方案,但由于双方立场相距甚远,谈判陷入僵局。
1983年11月,美国着手在英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等国部署新式导弹,苏联中断谈判,东西方关系一度十分严峻。此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美苏各自调整在裁军问题上的策略,在经历了先后6轮、共计110次会议的谈判之后,1987年12月8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订《美苏中导条约》。该条约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短程、中程导弹及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条约生效后双方不得再试验、生产和部署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摘编自徐天新《世界通史·当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中导谈判的特点;分析谈判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签订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为儒、佛、道大融合时期,书籍需求激增,但雕版印刷尚未大行,众多书籍全凭手抄。书法首次被纳入科举“明字”一科,掀起“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热潮。最高学府国子监也将书学列为专科,制定书学学制:先掌握标准经文的标准字体,然后熟悉造字原理、字的本义、引中义等,最后进一步扩大文字学方面的知识。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冯承素都曾在弘文馆为官任教书法,极具权威,“十数年间,海内风从矣。”唐代科举中的书以“楷法道美”为评判标准,造就了唐代空前绝后的楷书大观,宋人对此评价:“唐以身言书判设科,故一时之士无不习书,犹有晋宋余风。今间有唐人遗迹,虽非知名人,亦往往可观。”
——摘编自刘亚梅《试论唐代的书法教育及其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书学教育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书学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