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

——摘编自杜瑜的《海上丝路史话》

材料二 

年份

进出口贸易总值

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外汇储备

工业成品占出口贸易比

贸易伙伴

1978年

206亿美元

第22位

/

45.2%

几十个

1997年

3250.6亿美元

第10位

1399亿美元

86.9%

227个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和唐宋两时段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表现。依据材料一,分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概述中国政府为推动对外贸易发展而采取的举措。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意义。

 

 

(1)表现: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唐宋以来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此路线被称为“瓷路”(或者答“这一时期,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和东欧、北非等地区”也可得。 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战乱的影响;海上丝路相比于陆上丝路,运力大且成本低;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外贸物品多产于南方沿海地区;海上丝路能够连接更为广阔的对外贸易区域。 (2)举措: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长三江、珠三角等经济开放区;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为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从“复关”谈判到“入世”谈判。 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和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等信息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表格中时间和所学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及经济开放区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意义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评论说,中国用决绝的手段希望融入世界体系——WTO。但是,这种选择将不可避免使一些行业和企业陷入裁员甚至破产的困境,最惨重的是有100多万职工的汽车制造业,一半人面临下岗,钢铁和石化行业的比例分别为30%和20%,即使是发展前途光明的电信行业,也至少有10%到20%的职工失业。实际上,中国加入该组织

A. 不利于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

B.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造成中国的就业面更加狭窄

D.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起点

 

查看答案

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是指

A. 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大工业

B. 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公司制形成

C. 欧洲早期的手工工场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苏维埃……由于其起源和成分的缘故,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以下革命措施中最符合当时人民“心声”的是

A. 反击国内反革命叛乱

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退出战争和获得土地

D.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查看答案

雅典民主通常被认为是大众政治。但是学者的研究发现,古代雅典的民主领袖,都出自贵族或富人阶层,即雅典的精英阶层。这说明

A. 雅典民主实质上是间接民主

B. 公民的参政能力受出身影响

C. 民主政治是利益妥协的产物

D. 民主体制保留了贵族制残余

 

查看答案

从1949年苏联第一次在联合国要求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到1971年的20多年间,苏联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也经历了从坚定、毫无保留的支持,到支持但不再提案,再到只支持、不发言、不提案三次不同的转变。这表明

A. 苏联态度的转变与中美关系变化密切相关

B. 中苏关系恶化使苏联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C. 苏联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苏关系发展状况

D. 苏联对华政策中的利己主义倾向日趋明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