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世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

“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世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 主要职责是征收赋税

B. 与都省相互制衡

C. 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D. 受到中书省节制

 

D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行省收取税赋除一部分留作地方备用,其余都上交中央,可见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受中书省中书省的节制,故D项正确;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故A项排除;材料信息认为行省和中书省互为表里,不是相互制衡的关系,故B项排除;中书省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故C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建立以后,“令诸州自今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朝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

A. 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    B. 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

C.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D. 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

 

查看答案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填‘奉行’而已。”这一分工

A.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 相互牵制影响行政效率

D.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查看答案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A. 扩大了政权基础

B. 摧毁了门阀政治

C. 促进了社会公平

D. 与人才培养脱节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这表明隋文帝时

A. 恢复实施察举制

B. 道德品行成为选才的唯一标准

C. 科举制全面实施

D.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

 

查看答案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需议定后请示皇太后就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 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D.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