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六国后,“朕”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语唐宋以后,龙袍与黄色成为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绝不能僭用,否则将被视为“大逆不道”。这反映了
A. 三纲五常
B. 皇帝独尊
C. 君权神授
D. 皇位世袭
《春秋左传》载:“昔先王之命日:‘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子。’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些做法
A. 确立了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B. 表明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
C. 导致王位继承的混乱无序
D. 利于保证宗法制正常运转
西周时期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国家政治体系,其中拓展了疆域且维系了其长久统治的制度是
A. 中央集权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钱穆先生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北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谈谈你对宋朝政治变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制大事年表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并据此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相国或相邦,即宰相,为百官之长。秦代宰相亦称丞相或相国、国相。西汉沿置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主持国家最高政务。西汉末年,改宰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一起为三公,亦称三司。东汉的三公是司徒、司空、太尉,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以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宰相或称丞相、相国,或称司徒、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等,时置时废,多由权臣担任。隋唐确立三省制度,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就是宰相。五代、宋代均沿袭唐制,直接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宰相的官称,而原来的三长官反而成为闲职。元代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设左右丞相、平章、参政等,行宰相职权。明初沿袭元制,后因右丞相胡惟庸专权,明太祖废去中书省及丞相,把丞相之权分给六部长官。
——摘编自魏晓巍、钟丑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 皇权与相权之争是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制度结构下的必然产物。只要皇权与相权双权力中心的格局存在,两者的争斗就不可避免。专制主义皇权扩张的本性决定了相权迟早会终结。
——摘编自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不断演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