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周之变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

商周之变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商朝的族裔源头与文化传承都承接于东夷部族,鬼神信仰对东夷人生活具有主导性的意义,其最崇敬的至高神就是上帝。商朝统治阶层深信自身天命来自上帝的授权,而周王朝通过不懈的奋斗灭亡商朝的事实裂解了长年被普遍认同的“血统天命观”,开启了特有的“德性天命观”。周建国初期,统治阶层对于天命的确保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使得从商朝的亡国到周朝的立国,不止是王朝的更迭交替,更反映出中华文化的枢纽蜕变。

——摘自网络《论中华文化的枢纽演变——从商朝的鬼神信仰到周朝的人文精神》

材料三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之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异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物与其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摩,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问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周朝相比商朝有哪些制度性的变革,并指出其历史进步性。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文化的枢纽性蜕变指什么,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王国维先生“殷周制度变革”的认识。

 

 

(1)变革: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是诸侯之长(盟主),周朝实行分封制,周王是诸侯之君;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礼乐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宗法制度。 进步性:改变了夏商时期国王仅为松散的方国联盟之盟主的状况,强化了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有利于扩大疆域,巩固统治;有利于缓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强化家国观念。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中原文化(周礼),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有利于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2)变化:从血统天命观到德行天命观,从鬼神信仰到注重人的价值。 原因:吸收了历史的教训和经验——夏桀和商纣深信天命,暴政导致众叛亲离,失去天命的支持;商汤有仁爱之心,灭夏;周文王实行仁政,得到民众的支持,使周得以兴起;周武王继承父业,成功灭商;周初统治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希望永保天命。 民众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作用增强。 (3)王国维先生认为,殷周的变革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和都城的变迁,而是制度和文化的变革。 周朝确立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确立,周朝文化观念中有浓厚的人文理性色彩,这些变革对后世中华文明中的大一统观念、家国一体思想、诸子百家思想的出现、儒家德治、仁政观念的形成和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王国维先生对于殷周制度变革的认识体现了国学大师深厚的文化功底;为后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供了独到的见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代世界有利于彰显中华文化的自信。 【解析】 (1)变革:材料“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形成了完善的宗法制,商朝内外服制度。材料“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盟主”得出 商王是诸侯之长(盟主)。“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周朝实行分封制。总结出答案。 进步性:可以从变革的内容与前朝相比找出进步性即可。改变了夏商时期国王仅为松散的方国联盟之盟主的状况,强化了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有利于扩大疆域,巩固统治;有利于缓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强化家国观念。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中原文化(周礼),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有利于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2)蜕变:从材料“周王朝通过不懈的奋斗灭亡商朝的事实裂解了长年被普遍认同的‘血统天命观’”,开启了特有的‘德性天命观’。周建国初期,统治阶层对于天命的确保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使得从商朝的亡国到周朝的立国,不止是王朝的更迭交替,更反映出中华文化的枢纽蜕变”得出答案为从血统天命观到德行天命观,从鬼神信仰到注重人的价值。 原因:从材料“商朝统治阶层深信自身天命来自上帝的授权,而周王朝通过不懈的奋斗”可得出吸收了历史的教训和经验——夏桀和商纣深信天命,暴政导致众叛亲离,失去天命的支持;再联系所学知识通过商朝建立和灭亡以及周的建立来分析。商汤有仁爱之心,灭夏;周文王实行仁政,得到民众的支持,使周得以兴起;周武王继承父业,成功灭商;周初统治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希望永保天命。民众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作用增强。 (3)从材料“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得出王国维先生认为,殷周的变革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和都城的变迁,而是制度和文化的变革。联系三则材料可以从周朝确立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这些方面去论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B.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C.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查看答案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A. 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B. 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C. 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

D. 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查看答案

《晋书·食货志》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金属货币职能萎缩

B. 战乱导致经济衰落

C. 货币流通领域混乱

D. 政府鼓励农业生产

 

查看答案

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B. 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C. 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D. 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孝敬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这表明

A. 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B. 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

C. 政治统治借助儒家伦理

D. 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