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

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

A. 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B.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C. 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 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来看,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中,桑田三亩,其余经营麦豆竹果鱼,即农林牧副渔都有所经营,由此除了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缴纳赋税、养老和教育外,还可以购买田地,这体现出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重要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说明的是小农经济,不是规模化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精耕细作的信息,排除C项;自给自足不符合“还可买田数亩”的信息,故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B.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C.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授田法,据表可知

 

时期

规定

曹魏

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西晋

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

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唐代

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

 

 

A. 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C. 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 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查看答案

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 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

B. 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

C. 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

D. 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

 

查看答案

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

A. 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B. 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C. 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

D. 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查看答案

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列强入侵缓和了南北经济差距

B. 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格局的变迁

C. 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 经济重心南移淡化了东西经济差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