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英重大改革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英重大改革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示例1: 内容:中国政治改革围绕扩大资产阶级参政权,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 英国议会改革围绕调整议席分配,扩大选举权范围,推进政治民主化。 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英国工业革命后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完善代议制,发展民主;民众民主意识增强。 示例2: 结果:中国政治改革失败,英国议会改革成功。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封建势力强大,清政府缺乏对政体变革的诚意;改革措施缺乏连续性;改革的外部环境恶劣。 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改革措施、实施过程渐进有序;英国政治环境稳定。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本题实际上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提炼出观点,观点要言简意赅,结合材料信息,观点可以从内容或者结果等方面入手;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注意围绕中国、英国同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思想文化等分别展开。 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附评分标准: 一等(12~9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说明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8~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说明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说明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棱,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昙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大学得以兴起,而每所大学都是模仿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中的一个建立起来的。以波伦亚大学为蓝本的大学,学生们自己组成社团。他们雇佣教师、支付教师薪水,如果教师玩忽职守或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们可以予以罚款或解除其教职。以巴黎大学为样本的大学,学校由教师组成社团管理。它包括四种教职人员:艺术、神学、法律和医学。中世纪大学的经济收入有三种渠道,一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其次是依靠教会的圣俸为生,最后是依靠世俗权力机构发给的薪水,不同的经济来源背后有着不同的责任。学生进入大学后花四年时间研究基础文科,即学习拉丁文法和修辞学,掌握逻辑规则。如果通过考试就可获得学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通常要花三四年时间研究教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还要阅读和评论标准的古典作品,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位课程强调抽象分析,若要获得博士学位,则要接受更专门的训练。

——摘编自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相比,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

——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材料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闯的精神,没有“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改革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二者在改革上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查看答案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指出: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这一论断反映出

A. 美国军事大国优势已经逐步丧失

B. 世界多极力量共同反抗美国强权

C. 多极化发展削弱了美国霸权地位

D. 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

 

查看答案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 权利平衡思想

B. 民主共和思想

C. 民族平等思想

D. 主权在民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