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善于积累经验

D. 提倡精耕细作

 

D 【解析】 依据材料中“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生产特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劳力;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增加肥力只是一个方面;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积累经验。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动力经历了由人力到畜力、再到利用自然力的过程。下列农业生产工具最能体现与农业生产动力发展过程相一致的是

①牛耕

②翻车

③筒车

④水排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土地私有制确立

B. 铁犁牛耕的运用

C. 赋税制的改革

D. 井田制度的瓦解

 

查看答案

《白虎通》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 种植经济的出现

B. 采集经济的出现

C. 渔猎经济的出现

D. 畜牧经济的出现

 

查看答案

    材料一:《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法典在欧洲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

——(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材料二: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制定《民法典》所起的作用。

(2)材料二中对拿破仑《民法典》的评价是否与材料一相矛盾?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英重大改革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