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到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

到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优良棉种的引入种植

B. 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

C. 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D. 劳动人民的勤劳创造

 

B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新式纺车,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优良棉种的种植大大提高的棉花的产量,但和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错误,政府的鼓励不是棉布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中国古代民众一直以勤劳创造著称,不是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受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该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

A. 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 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 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查看答案

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A. 经营方式的变化

B.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 经济结构的变化

 

查看答案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犹在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B.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C.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D. 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

 

查看答案

《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