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前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表”。以下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 1917 | 1922 | 1926 | 1939 |
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 18% | 16% | 18% | 32% |
A. 1917-1922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余粮收集制
B. 1917-1922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的影响
C. 1922-1939年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共和国成立
D. 1926-1939年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种植玉米
1864年到1869年,世界生理学的100项重大发现,德意志民族占其中89项;1855年到1870年,德意志民族取得136项电学、光学、热力学的重大发明,英法两国合计为91项;到1869年止,德意志民族取得了33项医学发明,英法两国合计29项。(《外国教育史》)这反映出德意志
A. 统一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提
B. 君主立宪制促进经济发展
C. 教育为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
D. 通过工业革命已超过英法
19世纪,一些新的政治学说兴起。一种理论断言,权力不应该有继承,领导人应该由民众选举产生。另一种理论呼吁人们拆除特权继承大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种理论主张:社会财富不应该由少数富裕家庭的精英所垄断,而应该根据个人的需要重新分配。以下关于三种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理论依次是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
B. 三种理论分别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
C. 三种理论都在晚清传入中国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D. 三种理论在19世纪的西方由理论变为社会制度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 带来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B. 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C. 促进了机器的发明使用
D. 催生了新的经济规则
过去地理大发现曾被认为是缘于欧洲科技的瞬间跃进,或者少数航海先驱的英雄行径。当代史家则逐渐倾向认为,这是从十一世纪以来,欧洲内部经济、文化与科技逐渐成熟的结果。这一变化说明
A. 对历史现象的评价,随时代的进步而不同
B. 地理大发现极大促进了欧洲经济社会发展
C. “欧洲中心论”始终影响对这一事件的评价
D. 史料史识是影响历史研究结论的重要因素
宗教改革后的一百多年,罗马天主教和新教互相攻伐,甚至不惜兵戎相见,但谁也没有胜过谁。两方终于达成休兵协议,并逐渐形成了
A. 宗教包容的观念
B. 王权高于教权的共识
C. 天主教与新教两分世界的格局
D.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