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君权宗法化”是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体现之一。下列选项可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B.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D.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材料一: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材料三:
1982年 |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982年 | 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
1979-2000 | 全国人大通过一系列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所提供的信息,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就。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
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黄遵宪《台湾行》
材料二 1949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被裹挟到台湾,而妻儿却留在了大陆,从此天各一方。1962年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材料三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告诉我们: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将对国家、民族有利,是解决两岸问题的根本之道,不合作则相互抵消、损伤元气。
——《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经验及对第三次合作的展望》
材料四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分析导致于右任与妻儿“天各一方”的原因。日记反映了于右任怎样的情怀?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作用。
(4)材料四体现了中央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而制定了什么方针?
(5)据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6)综合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以前,始终为统治阶级少数人所享有,因而,从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一开始,民主就成为呼唤和鼓舞广大人民同旧制度进行斗争的一面旗帜。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切实有效地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摘编自魏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主要历史经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次会议制定的?它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