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

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  )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减少了决策失误

C. 确保了政治清明

D. 削弱了中枢权力

 

A 【解析】根据材料“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这种奏折制度使皇帝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A正确;减少了决策失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确保了政治清明,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削弱了中枢权力,同材料信息相反,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

A. 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

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 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

 

查看答案

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

A. 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

B. 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

C. 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

D. 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查看答案

明朝地方机构的设置几经变化。最初因袭元旧制,设立行中书省或中书分省,后形成以三司分治省政的基本体制;宣德年间,设置巡抚主持地方政务(巡抚总领一省军民大政、三司悉听节制);正德年间,为应对农民起义、倭寇入侵等问题,又加派兵部尚书督察院御史身份的“总督”管理数省。由此可见,明朝

A. 意在健全各级基层机构巩固统治    B. 地方过度分权导致机构运转不灵

C. 临时性措施复杂多变,漏洞百出    D. 地方管理政策具有中央集权色彩

 

查看答案

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A. 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 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C. 外重内轻局面得到改变    D. 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

 

查看答案

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据此可知

A. 宋代最高行政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 宋代的专制皇权受到严格的制约

C. 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

D. 政事堂的设置成为宋代冗官现象的根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