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皇帝认为“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

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皇帝认为“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诉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说明清政府

A. 外交政策失去了自主权

B. 放弃了保卫国家主权的立场

C. 逐步接受近代国际规则

D. 灵活利用国际规则维护权益

 

C 【解析】从咸丰皇帝的“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即不尊重所签条约,到恭亲王奕䜣的“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说明清政府认识到遵守条约的重要性,逐步接受近代国际规则。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维护权益”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租界最主要的特点是内部自治管理,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这表明,近代中国的“租界”

A. 已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B. 凸显了浓厚的半封建色彩

C. 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

D.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查看答案

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拒绝前去救援受敌攻击的福建水师;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水师抗击日本海军时,南洋水师保持中立,材料说明此时期

A. 部分洋务官员视水师为个人私产    B. 清政府己经丧失军事指挥的权力

C. 地方自强势力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D. 新兴汉族地方割据集团逐步形成

 

查看答案

恩格斯1894年11月深刻地指出:“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了古老的帝国以致命的打击。”然而,这场战争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对“分水岭”一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这场战争

A. 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

B. 活生生中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D. 彻底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C. 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查看答案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今天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外交行为,可当时的人们却感到愤愤不平。这种“不平”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B. 对国际外交原则缺少理解

C. 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

D. 不断增强的爱国主义意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