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最具影响的四种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这一说法最早由英国科技史学家、汉学家李约瑟于1942年正式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
早在1550年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就——第一个指出,中国对世界最具影响的“三大发明”是司南(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也提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19世纪六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将这些发明的意义推到了一个高峰。到了19世纪末,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了造纸术。
结合材料本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四大发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清王朝接受并发展了“大一统”思想。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重“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清朝对“大一统”思想及其正统论的总结,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但也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进而统一国家的积极作用。
清朝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这个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近代,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边疆危机、民族危机,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掀起救亡图存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血与火的斗争中,中华各民族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对立者,其整体性更加突出,各族人民由自发联合走向自觉联合,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整体升华为一个自觉的整体。“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凝聚民族、维护统一、保卫边疆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发展为一个自觉整体的历史原因。
黄宗羲曰:“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而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思想相近的是:
A.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 “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C.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D. “个人如果把私利凌驾于社会利益至上,他就应受强制去遵守公共意志”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 对先前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B.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 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宋代,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官员履行养亲义务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中请闲职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致仕、辞官养亲。据此可知,宋朝统治者:
A. 以孝养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
B. 重视儒家的忠孝品格
C. 弱化了血缘亲情对社会的影响力
D. 意在强调官员知行合一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材料信息说明:
A. 理学本质是儒家学说
B. 理学吸收了佛道学说
C.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D. 理学有唯心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