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学习中强调史论结合,但常常因为对概念理解有偏差,导致结论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王安石实行市易法,政府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 表明北宋一度放弃了抑商政策 |
B | 古希腊梭伦改革把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 | 为近代代议制民主奠定了基础 |
C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意味着两极格局被打破 |
D | 20世纪80年代中国逐渐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标志着农业经营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 |
A. A
B. B
C. C
D. D
《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
A. 主张立法为民
B. 强调有法可依
C. 关注法律实施
D. 重视赏罚并重
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
A. 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
B. 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
C. 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
D. 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
《新全球史》中说:(商鞅)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在经济中的地位被大大削弱,这一措施使秦国的统治者在国内能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作者阐述的是
A. 秦国能统一的根本原因
B. 土地私有制的重要作用
C. 自耕农取代了贵族阶层
D. 官僚政治优于贵族政治
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 民贵君轻
C.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 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
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上述措施
A. 使贵族丧失政治权力
B. 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
C. 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
D.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