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A. 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B. 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C.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D. 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
B.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题文)唐初诏令,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其目的是( )
A. 促进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
B. 促进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
C. 打压早婚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
D. 恢复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
据史书记载:“……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中对“渠”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 “渠”指宋朝的高转筒车,有利于丘陵山地的灌溉
B. “渠”指汉朝的龙首渠,后来传至西北地区称坎儿井
C. “渠”指曹魏时期的翻车,它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D. “渠”指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它的作用主要是防洪、灌溉
《战国策》记载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这段记载反映了
A. 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B. 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C. 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D. 秦国统一六国已是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