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以后,“生活”一词的内涵由耕织扩大到商业买卖。商业买卖被视作“治生”的合法手段,小说中出现了“生意”一词,民间也将买卖之事视为“生理”。皇帝也在劝农诏谕中;鼓励农民利用农闲,去忙一些其他的“生理”。这反映了当时
A.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B. 朝廷放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 民间弃农经商的现象发展普遍
D. 传统思想观念已开始面临挑战
唐代将城市居民按坊居住并进行管理,宋代坊成为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城市由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开始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此变化反映出
A. 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B. 商业活动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C. 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转入松弛
D. 下层市民开始主导城市生活
汉武帝在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又下诏书说,州郡吏民只要具备将相之才,或不辱外交使命,即可破格提拔重用,而不问其是否为儒生。后来还传令:“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儒学成为正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B. 汉武帝时期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薄弱
C. 董仲舒的建议在实际中并未完全照办
D. 诸子百端之学在州郡得到了保护宽容
从甲骨文的内容看,商王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占卜,占卜时神在甲或骨上所显示的旨令,是吉是凶,能否可行,要以“王占日”的形式决断。商王甚至亲自充作占卜人,主持阔卦发布命辞。由此可见在商代
A. 商王完全依靠神旨实施统治
B. 占卜是实现王权神化的手段
C. 最高权力脱离了神权的限制
D. 占卜人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
从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894年、1895~1913年两个时期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材料二 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表
(1)材料一中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从第一时期三种资本所占的比重看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一看,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与第一时期相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一个优秀剧目。其中唱到:
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男:绿水清山带笑颜。
女: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男:夫妻双双把家还。
女:你耕田来我织布,男:我挑水来你浇园。
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男: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以下二个问题:一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二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
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材料三: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材料一这段歌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什么?这种经济在19世纪中期开始迅速解体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最终解体的时间于何时?
(2)材料二表明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
(4)结合材料四以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