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 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 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 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在近代中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这主要说明中国当时
A. 经济发展由外部环境决定
B. 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
C. 侧重轻工业而偏废重工业
D. 民族工业忽视了市场开发
经济学家杨小凯的《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不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是因为政府用国有企业的方式推动工业化,扼杀了私人自由企业的发展。这一表述反映出作者认为洋务运动缺乏
A. 清政府的扶持
B. 自由的国内环境
C. 工业化的资金
D. 西方国家的支持
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
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
A. 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 B. 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 D. 经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题文)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 鸦片贸易占有绝对优势
B. 未满足列强的预期
C. 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 中国处于出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