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1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1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必须通过建立某种国际组织来设法限制军备的负担和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尔逊则在“十四点原则”中特别强调:“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国际联盟宣布成立。成立之初的44个会员国不包括苏俄和德国,而当时极力鼓吹创建国际联盟的美国,始终未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求助。国联派出的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报告,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但是第二个月日本就退出了国联。这是对国际联盟和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未能阻止“满洲事件”的原因及影响

 

 

(1)背景:“一战”的教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各国人民渴望和平;英法等国政治家的努力;维护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的需要。 (2)原因:国际联盟由英法两国操纵,国际权威不高;国际联盟缺乏约束机制和维和能力;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国联对日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影响:中国东北沦陷,中国战场的局部抗战开始;助长意大利、德国在非洲和欧洲的侵略气焰,最终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 【解析】 (1)依据材料中“必须通过某种国际组织来设法限制军备的负担和减少战争的危险”得出:“一战”的教训;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依据材料中“《凡尔赛和约》生效”得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依据材料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得出:大国的倡议或英法等国政治家的努力;依据材料中“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得出:维护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中反映的“国际联盟”对日本提出的无理要求的妥协退让可知,国际联盟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一些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姑息纵容,实际变成了维护战胜国利益的“战后新秩序”,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再加上材料中提到的“日本就退出了国联”,据此分析原因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主要从对中国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作答,对中国而言一是东北的沦陷,二是战争的扩大促使局部抗战开始;对世界而言,主要是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即“二战”的爆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按《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的解释:“火耗,明清附加税之一,原为铸造钱币时,金属经火熔炼所出之损耗。”火耗银,由纳税人承担。而州县官征收钱粮加耗抵补实际损耗的余额即“耗羡”。顺治元年七月八日,摄政王多尔衮就曾在谕令中发出“如有官吏朦胧混征暗派者,察实纠参,必杀无赦”的警告。康熙帝在晚年就曾对臣下陈瑸说:“加耗原是不好,若禁绝了,恐州县官又别生弊端取钱,重戥私派必不能免。”又认为“居官但在地方安静,即于火耗些微取之,有何不可”。

雍正二年,诺珉被任命为山西巡抚,其到任后,积极清查亏空,题参追赔,对耗羡归公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规划,其要点包括:“

(1)减火耗、定火耗率,将火耗公提司库;

(2)用火耗银弥补无着亏空;

(3)筹措公费;

(4)增设官员养廉。”诺珉此折一到中央,雍正帝极为赞许,认为”耗美归公”一法是一项综合性的地方财政改革,对于改变当时所面临的财政经济问题不失为一剂良方。

——摘编自王晓萍《浅析耗羡归公与清朝财政制度的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清初统治者对“耗羡”征收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耗羡归公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发表于1865-1866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1864年7月26日,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驾驶邓肯号游船在海上意外地发现了一份被海水侵蚀的残缺的文件。经过分析,这是1862年为英格兰人寻找新移民地的大不列颠号失事后,船长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文件。爵士决定偕同妻子海伦、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尔以及船员们,驾驶邓肯号去搜寻格兰特船长,邓肯号经过大西洋、马德加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麦哲伦海峡、不伦瑞克半岛、波拉尔角、塔尔卡那诺港、最终在一个荒芜的小岛上意外地发现了格兰特船长。格兰特船长重回祖国后,他的儿子罗伯尔做了海员,并且在格里那凡爵士的支持下,为实现在太平洋建立一个苏格兰移民区的计划而努力。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小说的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3年,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首次确立了美国联邦政府官吏管理的竞争考试和功绩制、职务常任以及政治中立三项原则,成为美国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美国在选拔和任用文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才能和解决某些专业问题的本领,因为在美国人心目中,政府官员最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权威者。1978年,卡特政府改革通过的《文官制度改革法》在联邦政府文官录用中对妇女、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予以适当照顾。文官制度建立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摘编自郑易平《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对其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的合理成分,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俸、抚恤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和完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

——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

材料三  2006年1月正式实施的《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考录制度迈入法制化轨道。2007年11月,中组部、原人事部下发了《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截至2012年,全国共考录公务员160万人。

——摘编自韩磊《公务员考录制度的评价标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推行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1991-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劳动生产率年化增速,由此可知

 

 

A. 南北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B. 发展中国家竞争力增强

C. 发达国家丧失技术优势

D. 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巨变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就政治秩序而言,俾斯麦所建立的帝国是“资产阶级社会”在德国的一个变种,资产阶级在他们所真正看重的领域还是相当自由的。对此解读合理的是,统一后的德国

A. 资产阶级成为国家权力核心

B. 帝国宰相独立行使行政权

C. 代表了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

D. 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