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俄国》既然国家落后、战争和经济破坏已经把国家推向灾难的边缘,而在社会中又蕴藏...

“(俄国》既然国家落后、战争和经济破坏已经把国家推向灾难的边缘,而在社会中又蕴藏着巨大的革命潜力,就应当以革命的方式改变通常的历史发展顺序。首先要推翻不能保证国家进步的资产阶级,建立工农政权,”列宁在这里论证的是

A. 十月革命爆发的必要性    B. 十月革命爆发的偶然性

C. 二月革命爆发的必要性    D. 高度集中体制的必然性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列宁强调的是俄国革命后不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A正确,B错误;材料论证的是十月革命,而不是二月革命,排除C;材料未体现高度集中体制的问题,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的提法是“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公社有的委员甚至认为巴黎不是全法国的政权,充其量只是一个自治市而已,认为法兰西银行是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公社无权过问。巴黎公社这些主张

A. 混淆了公社与国家之间的区别

B. 折射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

C.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D. 肯定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

 

查看答案

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党的纲领指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1922年中共“二大”决议强调: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打倒本国的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

A. 犯了右倾错误

B. 维护了国共合作

C. 初步分析中国的国情和革命任务

D. 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查看答案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这种情况得以转变是在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说,此“系条约而非议和”,修约是双方的权利,“有一勉强,即难更改”“其有互相争较,不能允从之处,尽可从容辩论,逐细商酌,不能以一言不合,而遂责其违约”。李鸿章这一认识

A. 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想法

B. 争取到了对外交往的平等

C. 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

D. 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之后产生的三部著述《道光洋舰征抚记》《夷氛闻记》《中西纪事》,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于是北犯定海。“他们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去职;他们将各地战事的受挫,归结于当地没有林则徐。”对材料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 人们已经开始接受平等的外交理念

B. 林则徐能够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

C. 是基于中英两国实力对比的认识

D. 当时人没能正确认清战争失败的根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