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忙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 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B. 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C. 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 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唐代前期均田制关于百姓部分受田状况如下表是所示。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均田制
A. 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B. 加强了政府对人民控制
C. 缩小了土地买卖的范围
D. 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但是,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这说明
A. 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
B. 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
C. 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D. 经济与科技实力可取代战争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方面拒绝了台湾国民党当局提出的让美军“协防(金门、马祖、大陈等)外岛”的要求,另一方面建议国民党政府弃守外岛,退守台湾、澎湖。美国这一政策
A. 有助于缓和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
B. 企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裂的事实
C. 表明其无意于插手台湾地区事务
D. 客观上有利于大陆武力解放台湾
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和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
| 战略选项 | 战略重点 | 实现手段 |
选项一 | 大国协调战略 | 处理与大国关系 | 伙伴关系 |
选项二 | 区域整合战略 | 处理与周边关系 | 一体化外交 |
选项三 | 政治联合战略 | 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 论坛外交 |
A.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B. 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C.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实行“一边倒”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