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英国政治家维克多·薇兹笔下的一幅关于中苏关系的作品。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手持镰刀,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手持铁锤,正在进行激烈的“乒乓球”比赛。对这幅作品的解读错误的是
A.反映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B.两国领导人政见的不同
C.双方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 D.中苏实行“乒乓外交”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 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 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C. 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 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结合1972—2010年中美关系趋势图,指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充满曲折
C. 70年代以后,中美合作是主流
D. 世纪之交,中美曾断绝外交关系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 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 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 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1951年6月美国《时代》周刊首次为西方人介绍周恩来,标题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他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时代》周刊如此介绍周恩来说明
A.当时中美处于全面对抗 B.美国颠覆了新中国政权
C.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 D.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亚洲
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 )
A. 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
B. 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
C. 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
D. 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