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一时期指的是

A. 一五计划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中共十四大之后    D. 改革开放初期

 

A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解决的关键是材料中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它提示了正确答案的作用是什么,依据这个信息可以排除其他三项。B项时期中国的资源配置没有发生变化,C项时期是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D项时期资源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答案选择A项。在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基本确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 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

B. 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

C. 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 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查看答案

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

B. 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开始崛起

C. 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D. 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力量推动了第三次转变

 

查看答案

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战争方式

B. “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

C. 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北风的直接威胁”

D. 马歇尔计划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查看答案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A. 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C.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 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