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万~4万多项,用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200项,用汇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反映出我国
A. 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
B. 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C. 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
D. 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
下图为一枚外汇券,全称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俗称“外汇兑换券”、“外汇券”,为中国银行发行,供来华的外国人及归侨兑换及特定场合使用,面额与人民币等值的一种特定货币。据此可知当时
A. 我国已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我国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
C. 我国各种商品均需凭票购买
D. 外汇券的特权提升了中国人的优越感
下表为晚清政府1849年和1885年的财政收入情况统计(数额单位:万两),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为420万辆:1887年约为2054万两)
A. 中国半殖民地程度逐渐加深
B.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C.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1901年张之洞、张謇等人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指出:“今日中国讲富国之术,若欲以商务敌欧美各国,此我所不能者也;若欲以工艺敌各国,此我所必能者也。”这反映出当时中国部分封建官员
A. 主张与外国展开商战收回利权
B. 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
C. 认识到工业富国强国的重要性
D. 已找到当时中国贫弱的根本原因
1872-1890年,洋纱在华销售几乎每年都在跌价,最低时曾下跌1/3以上;洋布在华销售跌价的程度比洋纱更甚,但洋布进口增加不如洋纱迅速。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沦为列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B. 传统手工纺纱业遭到沉重打击
C. 大量利用进口洋纱发展机器纺织业
D. 土布比洋布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1862年,美国颁布《莫雷尔法案》,“提出了改变以欧洲学术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加强实用技术教育。联邦政府赠予各州一定数量的土地,各州开办以讲授农业和机械工艺知识为主的专门学院。”该法案的颁布
A. 反映工业革命需要大量技术人才
B. 说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 是为解决经济危机中的就业问题
D. 导致美国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