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诗中所反映的是
A. 生产上的精耕细作 B. 生活上的男耕女织
C. 分配上的自给自足 D. 政策上的重农抑商
(历史解释——汉代“市”的特点)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下列对图片中集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交易时间不受限制
B. 受到政府严格监管
C. 交易场所遍及城中各处
D. 起源于农村的“草市”
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 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 打击贵族势力
C. 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 加强中央集权
孔子曾曰:“听讼,吾忧人也,但使无讼。”汉代司马迁也言:“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围绕治国之略,二者皆倡导
A. 缘法而治
B. 礼乐教化
C. 无为而治
D. 兼爱非攻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据此判断,“楚”姓起源于
A. 封国
B. 谥号
C. 爵号
D. 职业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文科试题,说明:此题仅为文科生作答)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
——摘自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
材料二: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 农业(%) | 工业 |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1979年 | 26.6 | 32.1 | 41.3 |
1980年 | 27.2 | 34.3 | 38.5 |
1981年 | 28.8 | 36.7 | 34.5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轻重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