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人孟元老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东京梦华录》,记述了东京城市面貌、岁时物产、风土习...

宋人孟元老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东京梦华录》,记述了东京城市面貌、岁时物产、风土习俗等。后人在研究宋史时,除官修史书外,还重视对此类书籍的利用。由此可知

A. 区分官修史书与私人著述是研究历史的前提

B. 官修史书可以弥补私人著述视角单一的缺陷

C. 私人著述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原本面目

D. 亲历者见闻形成的私人著述最接近历史真相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自身经历”“记述了东京城市面貌、岁时物产、风土习俗等”等信息来看,私人著述也有较大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的原本面目,从而在后人研究历史时得到重视。故答案为C项。研究历史,官修史书与私人著述均能采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修史书的作用,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盂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这一衍变表明

A. 故事主题契合传统伦理

B. 佛教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

C. 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

D. 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趋同

 

查看答案

周王灭商以后,在授土授民的同时,还把殷商遗民中从事手工业的一些族氏封赐给诸侯。如将条氏(编织工)等六族赐给鲁公,将陶氏(陶工)等七族赐给康叔。这一举措

A.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 保证了官府手工业技术力量

C. 笼络了门阀贵族阶层

D. 巩固了士农工商的社会体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绝对不是受外力压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材料四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3)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材料四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材料三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改革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请选择一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3)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4)如果通过时间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查看答案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