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凡棉田,于清明前先下壅、或粪、或豆饼、或生泥,多寡量田肥瘠。”“苗育二尺以上,要打去冲天心(即顶心),旁枝长到1.5尺,亦可打去边心,使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这一记载体现了:
A.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 小农经济的长期主导
D. 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剧变。其剧变的实质是
A. 政局动荡
B.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 社会矛盾激化
D. 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下表反映了1961~1993年间参加不结盟运动会议参会国家的统计情况,从表中内容可推知
年代 | 会议 | 参会国总数 |
1961年 | 第一次会议 | 25国 |
1970年 | 第三次会议 | 54国 |
1979年 | 第六次会议 | 95国 |
1989年 | 第九次会议 | 101国 |
1992年 | 第十次会议 | 108国 |
A. 世界格局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秩序
B. 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于世界舞台
C. 更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了显著成就
下图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经济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最深远的影响是
A. 美欧日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
B. 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 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
D. 西欧开始加强政治上的联合
1972年,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
A. 美国实力削弱,调整对欧政策
B.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重视西欧
C. 美国霸权丧失,寻求欧洲支持
D. 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1947~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象,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表露出不满情绪的同类下毒手,毫不手软。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失灵
B. 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C. 美苏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D.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