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汉代政治家提出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体现出的共同的治国策略是( )
时期 | 政治家 | 主张 |
汉文帝时期 | 贾谊 |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令海内之执,如身之使臂,臂之所指,莫不制人 |
汉景帝时期 | 晁错 | 昔高帝初定天下……大封同姓……分天下半……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
汉武帝时期 | 主父偃 |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于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
A. 无为而治 B. 强干弱枝
C. 郡国并重 D. 重视儒术
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从十多万片甲骨中精选41956片分类进行编排,共分成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农业、商业、建筑、天文历法、祭祀等二十多个类别。由此可推知
A. 史家的研究大都具有主观偏见
B. 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文字
C. 当时已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D. 当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这主要借助于
A. 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
B.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C. 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D. 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
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 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 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
C. 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 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 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 强化政治等级制度
C. 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材料旨在说明
A. 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 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 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
D. 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