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而天道高远,凡人岂能领会,唯有天子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这反映了董仲舒的
A. 以刑辅德的思想
B. “大一统”思想
C. 三纲五常的思想
D. 君权神授的思想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 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 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 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这一举措
A. 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B. 增加了财政收入,壮大了军事实力
C. 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据研究,清明、重阳、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冬祭腊日(祭祀先祖)等传统节日,始于或兴盛于汉并在汉代形成定制。这反映了汉代
A.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 农业经济的发展
C. 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 D. 新的儒学体系形成
《汉书•翟方进传》载:“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方法吏事,以儒雅缘饬法律,号为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之,奏事亡不当意。……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方进不知所出。上曰‘朕诚怪君,何持容容之计,将何以辅朕道群下?而欲久蒙显尊之位,岂不难哉。’方进即日自杀。”材料表明
A. 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B. 以才能的大小作为丞相任职的标准
C. 丞相位高权重,但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
D. 废除了丞相制度,解决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诚愚鄙”等开头。这说明
A. 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
B. “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
C. 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
D. 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