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

《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1896年,其发行量迅速增加,“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材料表明当时

A. 外媒报道相对客观公正

B. 民众爱国意识迅速觉醒

C. 教会左右清廷政治变革

D. 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依据材料“1896年······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宣扬变法思想的《万国公报》受到官僚商绅等的欢迎,这说明当时民族危机推动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万国公报》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并非客观公正,该选项内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事实;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民族危机对向西方学习进程的影响,并未体现民众爱国意识的觉醒;C选项错误,清政府的进行政治改革是从自身需求出发的,并非由教会左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65年,天津海关税务司抱怨“外国商人和轮船主越来越变成中国贸易商人的代理人,变成他们的搬运工”;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也谈到烟台“外国商人进口的棉布占八分之一当地中国商人从上海进口另外的八分之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

B. 传统商业体系仍具活力

C.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优势

D. 新式交通运输迅捷便利

 

查看答案

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对此,“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可见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C. 文学作品真实再现历史

D. 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

 

查看答案

抄劄(通“札”)制度是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有别于税账、丁账等不计妇女的做法,抄劄的对象包含男女老幼,并按家业分等。赈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材料体现了宋代

A. 奉行善政养民的执政理念

B. 扩大丁税的征收范围

C. 固化儒家伦理的尊卑等级

D. 建立健全的户籍制度

 

查看答案

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它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

A. 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

B. 农业生产较为落后

C. 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

D. 家庭手工作坊发达

 

查看答案

殷商时期,人们占候云气、祭祀神灵以求福佑。西周时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专门修筑灵台、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以指导政务修行。材料体现了西周

A. 因朝代更替而否定天命神意

B. 君主集权强化祖先崇拜

C. 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

D. 祭祀活动巩固宗法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