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长期是谷物净出口国,但自1972年起,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汇和黄金。与此同时,苏联继续向东欧和古巴、蒙古提供大量粮食援助。据此可知
A. 西方的滞胀危机迅速波及世界
B. 苏联的发展模式亟需转型
C. 苏联已无力维系社会主义阵营
D. 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
20世纪30年代,美国漫画界开始塑造强大、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如人猿泰山、大力水手、超人、蝙蝠侠等,他们匡扶正义,扫除世上的罪恶,为人间带来希望。这类英雄漫画广受欢迎。材料反映出当时
A. 社会大众存在逃避现实的倾向
B. 美国持续推行霸权主义
C. 经济繁荣刺激精神享受的需求
D. 科技发展引发科幻热潮
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B. 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C. 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D. 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罗马共和国末期,控制政权的军事将领一方面推动一系列法律的颁行,另一方面又不经任何法律手续拟定“公敌宣告”名单,宣告名单上的人为公敌,任何人都可直接杀死“公敌”并获得赏金。“自然法之父”西塞罗就因被列入名单而遭刺杀。材料反映出
A. 罗马统治者缺乏法律观念
B. 自然法精神不利于罗马的扩张
C. 罗马法的效用受制于强权
D. 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下图为建国初期沿海与内地工业增长速度变化示意图(定基指数:以1950年为100)。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工业增长主要来自重工业领域
B.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 国民经济建设按比例协调发展
D. 工业建设布局逐步趋向均衡
华北农民素有“不争讼”的习俗,村民的纠纷一般由村中长者、族长或乡绅负责解决,而这种解决常常造成不公的结果。1940年,晋察冀边区有关土地债务、婚姻、财产纠纷的诉讼,由占案件总数的6.5%上升到40%。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日本进一步侵华激化社会矛盾
B. 根据地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C. 乡约习俗的社会调节功能失效
D. 民事纠纷随经济发展而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