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典,改革的法案常常写在石碑上,而这些石碑一般是放置在市政广场西侧执政官官邸的巴塞勒斯柱廊里,雅典公民穿行于柱廊间就可以看到改革的法案。这一做法有利于
A. 宣扬天赋人权的理念
B. 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
C. 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
D. 维护奴隶制贵族统治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
A. 地处内廷位高权重
B. 跪受笔录奉旨承办
C. 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D. 参与政务职能单一
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后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
A. 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 中央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
D. 统治者重视选拔高水平人オ
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物,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但阁臣“裨益不在尚书下”,“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陈”。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 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
B. 逐渐控制国家决策大权
C. 阁臣的参政权不断扩大
D. 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明史》记载:“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该制度
A.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B. 完善了地方监察制度
C. 杜绝了地方的吏治腐败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唐朝科举不避时政,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提案,因而士人特别关心国事,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据时事做了数十篇的策论,而后在科举考试中被考官选中,这说明唐代的科举制
A. 具有匡时济世的功能
B. 体现近代民主议政的特点
C.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D. 助推注重教育的风气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