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
A. “自强求富”
B. “实业救国”
C. “民主共和”
D. “文学革命”
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①邱逢甲
②徐骧
③刘永福
④丁日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番客篇》
D. 《华事夷言》
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A. 建立世官制
B. 增设“参知政事”
C. 强化“外朝”
D. 实行察举制
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A. “经世致用”
B. “人心一点灵明”
C. “循天下之公”
D.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
①甲骨文
②行书
③小篆
④金文
⑤隶书
⑥草书
⑦楷书
A. ②⑤⑦
B. ②③⑤⑥⑦
C. ①②③⑤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