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正德年间,青花瓷以波斯文作为图案主题;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饰性图案附...

明朝正德年间,青花瓷以波斯文作为图案主题;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饰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画面上;嘉靖、万历以后,瓷器上出现了用花朵绕梵文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棒子”图案。清代前期,瓷器装饰画面还采用了《圣经》故事画。这反映了明清瓷器

A. 烧制技术达世界一流水平

B. 民间生产技艺经久不衰

C. 在各阶层中使用非常普遍

D. 受到外域装饰艺术影响

 

D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瓷器上出现了用花朵绕梵文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棒子”图案。清代前期,瓷器装饰画面还采用了《圣经》故事画”信息说明中国制瓷技术采用了西方艺术文化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与西方技术,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是民间生产技术,故B项错误;C中各基层说法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道。”“锦城在益州南榨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丝织品收入是蜀国财政重要组成部分

B. 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

C. 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

D. 蜀锦质优价廉,其时已销海内外

 

查看答案

王韬在《瀛海杂谈》中称:“自黄姑归后,织纴器具大备,机杼之声,比刻相闻。濒海百里,实半赖之。昔完正课之外,尚有余布,是以人民称殷实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明朝花楼机的使用,促成了“衣被天下”的局面

B. 元朝的黄道婆传授棉纺织技术,引发了中国的“棉业革命”

C. 明朝政府的赋税政策,客观上鼓励了民间棉纺织业的发展

D. 明朝以松江为中心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A. 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B. 制瓷业开始兴起

C. 为了谋生,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 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查看答案

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但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青铜农具极少。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A. 青铜器具太笨重,不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

B. 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

C. 青铜器不如铁器锋利,不便于推广使用

D. 青铜铸造规模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

 

查看答案

《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A. 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B. 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C. 江西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D. 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