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
A. 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 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
C. 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D. 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
某班同学就重农抑商政策展开讨论,产生了以下四种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重农抑商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
B. 抑商就是禁止政府官员从事商业活动
C. 重农抑商在很长时期内适应社会发展
D. 重农的目的是维护其政权的经济基础
《左转》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 土地日渐私有化
C. 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 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通典田制》对授永业田规定如下:“其永业田,亲王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石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这反映出唐朝的均田制
A. 助长了土地兼并的风气
B. 是一种地主土地私有制
C. 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D. 对特权阶层存在两面性
秦朝以后,大部分专制王朝都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是因为
A. 小农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
B. 小农与皇帝根本利益相一致
C. 历代帝王大多信奉平等思想
D. 地主与皇帝的矛盾十分尖锐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A. 交通十分发达 B. 商业贸易繁荣
C. 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 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