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尔。

——《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一个什么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指出封建国家对小农经济的政策及其目的。

 

 

(1)特点:十分脆弱。原因: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国家赋税的沉重;自然灾害。 (2)政策:扶助、稳定小农经济。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徭役;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农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回答问题要紧扣材料,做到论从史出,不能照搬教材知识。 (1)根据材料“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尔”可以得出小农经济特点是十分脆弱。 原因:从从材料“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体现赋税沉重使小农经济破产;“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得出土地兼并的原因;“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尔”则是自然灾害导致 (2)政策:从材料“‘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得出积极培植自耕农,得出扶助稳定小农。 目的:“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并联系所学知识得出目的为保证国家的赋税、徭役;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农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乾隆时期,南洋一带经常发生涉及华人的事端,如荷兰殖民者在南洋的爪哇制造的“红溪惨案”,引起了清朝政府的反感;外国人聚集的地方如(澳门)也经常有洋人犯案,使一向厌恶司法纠纷的清政府不胜其烦。于是,1757年乾隆南巡回京后,实行“一口通商”政策。这表明乾隆实行“一口通商”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

B. 防止清统治出现危机

C. 对西人制造事端恐惧

D. 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

 

查看答案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

A. 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

B. 汉文帝放弃了“重农抑商”的错误政策

C. 汉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D. 封建统治者并不真正实行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

A. 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 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

C. 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D. 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

 

查看答案

某班同学就重农抑商政策展开讨论,产生了以下四种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重农抑商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

B. 抑商就是禁止政府官员从事商业活动

C. 重农抑商在很长时期内适应社会发展

D. 重农的目的是维护其政权的经济基础

 

查看答案

《左转》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 土地日渐私有化

C. 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 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