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 吞并奥地利 B. 割占苏台德区
C.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 进攻埃及
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结成三国轴心。它们打着反共产国际旗号的原因有
①不愿过早刺激西方大国
②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侵略的巨大障碍
③与英法美的矛盾激化
④加强三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 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 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 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 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 经济大危机
C. 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非战公约》是一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尝试,但其未能制止世界大战的爆发,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B. 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C. 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
D. 没有涉及裁军问题
斯大林认为《洛迦诺公约》“孕育着欧洲新战争”,其原因不包括
A. 公约实质上是鼓励德国向东扩张
B. 使德国重返国际大舞台
C. 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暂时的妥协
D. 公约维护了《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