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来寒往,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转型是与反省激活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并不是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应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文化运动中,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而且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而创造新文化的最终目标指向,不只是文化上的,更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关,是推动中华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保守走向进步、从落后走向昌盛。

——陈卫平《走出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误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理论贡献。

(2)材料二中,顾炎武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是怎样看待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态度的作用的,文化创新要注意哪些方面,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贡献: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作用:激活传统文化(开启了对传统文化现代学术意义上的研究);注意:中西文化结合,文化创新要服务于国家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继承上创新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理流行,触处皆是”、“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可知概括出朱熹的思想主张是“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结合理学思想的影响分析即可,如: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二至于此”可知顾炎武的主张的目的是经世致用,这种思想的意义是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转型是与反省激活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并不是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可知体现的作用是激活传统文化。 根据材料“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而创造新文化的最终目标指向,不只是文化上的,更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关,是推动中华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保守走向进步、从落后走向昌盛”可得出的启示是中西文化结合,文化创新要服务于国家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继承上创新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材料二  ……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治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道家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出孟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和现在中国的“以民为本”思想在本质上是否具有一致性?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韩非子的哪些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有何重要影响?

 

 

查看答案

在新形势下,小语种教学受到很多高级中学和学生的欢迎并开设了小语种课程,其中学习俄语的占了很大比例。这反映了

A. 俄语易于掌握

B. 中俄关系发展的需要

C. 中国教育改革的需要

D. 中国高考压力过大

 

查看答案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邓小平南巡讲话大大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因为这次南巡讲话

A.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 正式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C. 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 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查看答案

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回复道:“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充分表明毛泽东

A. 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

B. 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

C. 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

D. 坚定地倒向社会上义阵营

 

查看答案

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其主要内容为:(一)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二)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三)科学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四)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反映了当时

A.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B. 我党的革命重心确定在农村

C. 土地革命的实施

D. 农民运动还没有被我党充分的重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