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借词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通常这种词都是音译词。历史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交往交流中,当某种物品或文化现象的名称在交流一方使用的话言中并不存在,借词就产生了。外国语与汉语之间互相借词使用,也由来已久,成为印证历史发展的缩影。
材料一 秦朝到明朝中期,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China(瓷器)、silk(丝)等几个音译借词。明朝中期到辛亥革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得到迅猛发展,主要是吸收了闽粤两地的方言发音习惯产生的音译借词,如Moyune(婺源茶)、TSatlee(生丝)Coolie(苦力)等词汇。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有关饮食的有:bokChoy(小白菜)等;2.有关植物、水果的有:Longan(龙眼)、ginseng(人参)等;3.有关商业组织、文化习俗的有:hong(商行)、kowtow(叩头)、KungIteiFatChoy(恭喜发财)等。
——据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的现象,尤其是1921年至1958年期间。例如:布尔什维克()红军()苏维竣()马克思列宁主义()等。50年代,一款苏联女士服装风靡我国,这就是被我国女士称为布拉吉(rmaTbe)的连衣裙。
——据玛利娅《源于俄语的汉语外来词的分类和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期前后英语借词汉语现象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美国学者萨缪尔-亨廷顿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人们很容易把全球政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这种理解
A. 夸大了美苏两国对世界的影响力
B. 认为国际体系向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C. 是依据意识形态的范式来界定
D. 认为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稳定
1952年,斯大林发表文章指出:将集体农庄生产的剩余产品带进市场列入商品流通系统,会阻碍把集体农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把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投入商品流通范围,会阻碍向共产主义前进。这一观点
A. 体现了西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B. 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 加快了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伐
D. 有利于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
19世纪的工业革命促使自然科学实验条件的极大改善,促进了科学理论的实践检验,如航天望远镜的发明和改进从观测数据上证实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正确。这表明
A. 科学理论的发展得益于生产力进步
B. 相对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C. 实验科学的出现源自西方工业革命
D. 物理学家用理论证实相对论的正确
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A. 文艺复兴凸显了个人理性
B. 启蒙运动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 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 两个浮士德都是私欲膨胀的产物
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
A. 通过法律塑造道德
B. 契约关系的道德化
C. 道德意识的法律化
D. 以商品经济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