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同眸) 材料 从19世纪未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同眸)

材料  从19世纪未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欧社会保障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1)新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种类多,覆盖面广(全民化、全面化);欧共体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80年代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原因:二战后西欧普遍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或答5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西欧经济的一体化密切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80年代西欧国家经济增速减慢。 (2)启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社会保障制度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加强立法,政府主导,不断调整完善。 【解析】 (1)新发展:根据材料“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可概括出二战后两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是:社会保障制度种类多,覆盖面广(全民化、全面化);欧共体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80年代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两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特点的原因需要从二战后西欧普遍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西欧经济的一体化密切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80年代西欧国家经济增速减慢等方面进行思考。 (2)启示:结合福利国家的评价和材料分析得出启示有: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社会保障制度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加强立法,政府主导,不断调整完善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持续沦落,民国初期政府面临同样的外交困境,一系列屈辱的“民四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外交滑至谷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外交的缓慢崛起提供了契机。在战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政府开始系统地提出废除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此后发起的修订不平等条约运动和南方政府所展开的反帝外交标志着中国外交逐渐摆脱旧格局,进入新阶段。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把修订不平等条约作为其“革命外交”的中心内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外交转而以应付由日本造成的民族危机为中心任务,努力与欧美列强调整关系。抗战爆发后,中国积极争取,在一定时期内争取了德国的中立,获得了苏联大规模援助,并促成英美政策由中立向援华制日方向发展。抗战后期,中国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不平等条约终告废除,中国名列“四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中国仍未能真正与其他强国平起平坐,雅尔塔协定的出台与中苏条约的交涉便说明了这。

——摘编自王建朗、荣维木主编《中华民国史·第四册——志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自拟题目,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借词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通常这种词都是音译词。历史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交往交流中,当某种物品或文化现象的名称在交流一方使用的话言中并不存在,借词就产生了。外国语与汉语之间互相借词使用,也由来已久,成为印证历史发展的缩影。

材料一  秦朝到明朝中期,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China(瓷器)、silk(丝)等几个音译借词。明朝中期到辛亥革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得到迅猛发展,主要是吸收了闽粤两地的方言发音习惯产生的音译借词,如Moyune(婺源茶)、TSatlee(生丝)Coolie(苦力)等词汇。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有关饮食的有:bokChoy(小白菜)等;2.有关植物、水果的有:Longan(龙眼)、ginseng(人参)等;3.有关商业组织、文化习俗的有:hong(商行)、kowtow(叩头)、KungIteiFatChoy(恭喜发财)等。

——据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的现象,尤其是1921年至1958年期间。例如:布尔什维克()红军()苏维竣()马克思列宁主义()等。50年代,一款苏联女士服装风靡我国,这就是被我国女士称为布拉吉(rmaTbe)的连衣裙。

——据玛利娅《源于俄语的汉语外来词的分类和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期前后英语借词汉语现象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萨缪尔-亨廷顿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人们很容易把全球政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这种理解

A. 夸大了美苏两国对世界的影响力

B. 认为国际体系向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C. 是依据意识形态的范式来界定

D. 认为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稳定

 

查看答案

1952年,斯大林发表文章指出:将集体农庄生产的剩余产品带进市场列入商品流通系统,会阻碍把集体农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把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投入商品流通范围,会阻碍向共产主义前进。这一观点

A. 体现了西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B. 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 加快了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伐

D. 有利于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

 

查看答案

19世纪的工业革命促使自然科学实验条件的极大改善,促进了科学理论的实践检验,如航天望远镜的发明和改进从观测数据上证实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正确。这表明

A. 科学理论的发展得益于生产力进步

B. 相对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C. 实验科学的出现源自西方工业革命

D. 物理学家用理论证实相对论的正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